中古市場檸檬原理看房市

今天來談談中古車。我們都知道,中古車有所謂的「行情價」。先假設一台兩年,走行距離(里程數)為兩萬公里的車,其行情價為100萬日圓好了。但每一台車會隨著車主使用的狀況不同,即使是同樣款式年式,同樣的里程數,其「價值」也有可能會差很多。

假設有兩台上述條件的車。A車,它的主人很愛惜它,而這台車在專業人士的眼光來鑑定,可能可以賣到200萬日圓。另一台B車,他的主人是有中二病的8+9,時常飆車,又不愛惜使用,因此機械嚴重折損,可能再開個幾次就會報廢,或者是要修東修西的。這樣的車子,價值其實根本連10萬日圓都不到!問題來了。你認為,哪一台中古車對於車商來講,比較好賣呢?對的,你猜對了!就是爛車B車比較好賣。原因很簡單,因為消費者跟業者之間存在著「資訊不對稱」!

無論是A車還是B車,因為這樣子年數跟里程數的車子,在中古市場的「行情價」就是100萬日圓。消費者廣為認知且接受這個價位,因此產生了「錨定效應」。在中古車買方的腦袋裡面,這樣的車子就是100萬日圓。雖然業者知道A車是好車,真實價值高達200萬日圓,但消費者不知道。因此,即使業者把A車掛牌賣200萬日圓,也不容易賣掉。因為大部分的消費者不懂A車的「真價值」。

但相反的,如果業者把爛車B車拿來掛牌賣50萬日圓,很快就會賣掉。因為即使專業的業者知道這台B車根本就是破銅爛鐵,連10萬都不值,但問題是消費者並不知道。當消費者看到50萬,就整個心花怒放,眼睛都亮了!會直覺覺得這台車很划算,很心動,然後就馬上行動…。

像是A車這樣的好車,在美國中古車市場,就稱為「蜜桃車(Peach)」;而像B車這樣的爛車,在美國中古車市場,就稱為「檸檬車(Lemon)」。對於消費者而言,當然是買蜜桃車才是好的,因為物超所值。但對於業者而言,反而是檸檬車才是好賣的,因為買的人不懂差在哪裡,會因為便宜而買。這也就是專業的業者跟一般人之間的「資訊不對稱」所致。

同樣的,如果今天你是要賣中古車給車商的那兩個人呢?賣蜜桃車的優良A車車主多半會吃虧,因為業者知道這種車不好賣,他們不會笨到用高額200萬跟你收購,一定會殺到低於它原本的價值,因為業者知道這種好車,要賣150萬都很困難。但反而是要賣檸檬車的那個中二8+9,即使他的車子被他操到等同是廢鐵,但因為這種東西好賣,因此業者會積極地想辦法買進,甚至會用比他原本的價值更高的價值,20萬日圓之類的來買進,因為這種東西有利可圖,可以賣到50萬。

就是因為這樣的業界結構,導致整個中古車流通市場都充斥著爛車。這就是經濟學家喬治o阿克洛夫於1970年提出「檸檬原理」(Lemon Laws)。

疑?TiN是要改賣中古車了是不?當然不是。因為其實中古屋市場,也是存在著這樣的「資訊不對稱」!

台灣有專業買來轉賣的投資客,像是帥什麼頭之類的。日本也因為最近新成屋房價漲過頭,導致中古屋交易活絡了起來,現在更是多了許多專業的不動產買取轉賣公司。對於這些本來就是買來轉賣的人而言,你覺得他們會買檸檬屋來賣,還是買蜜桃屋來賣呢?當然是便宜買檸檬屋來賣,才有獲利空間。

大部分的消費者,買屋只會看地段跟價位,心裡會建構出一個區域應有的行情價。但每個物件有好有壞,價值不可混為一談。儘管兩個物件屋齡相近且就在附近,但管理良好、修繕維護良好以及好格局、好建材的蜜桃物件,價值當然來得比管理鬆散、爛格局爛建材的檸檬物件要來得有價值。但大部分的消費者並無法判斷哪個物件是蜜桃,哪個物件是檸檬,以至於買取公司跟投資客,會去買爛物件,再加價轉售給一般消費者。

記得有一次就看到YouTube上的影片,那位知名的帥什麼頭的,就直接說他只買凶宅跟爛物件,因為才有獲利空間,道理就是如此。祝各位買到你心目中的蜜桃物件。


如果您覺得我們的文章有那麼一點幫助的話

♥可以上我們的臉書粉絲團訂閱我們唷♥

如果您想知道任何跟日本相關的訊息,也非常歡迎在我們的臉書私訊或者聯絡告訴我們 🙂

本篇已經徵得原作Tin的同意 得以做文章內容的部分修改以及轉載


如果您覺得這邊文章有幫助的話,請您幫忙填寫下面的問卷!非常感謝您 🙂

SNSでもご購読できます。

發佈留言
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